最新公告:

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中华视窗

咨询热线

400-123-4657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日本核泄漏引发的反思

添加时间:2024-02-12

/

亚洲环境诱变剂协会副主席 曹佳

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海啸发生核泄漏,引发全世界对核辐射的恐慌。人们害怕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害怕核辐射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本次日本地震造成了明显的核辐射,这是事实。而核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人体接受核辐射的剂量。

不同地域的人群接受的辐射剂量有很大差异。据报道,在距离核电站数公里的地域最高检测出了超过每天1000毫希弗的辐射水平,这个剂量的核辐射会对接触人群产生一定的影响,如近期的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远期的致癌危险性等。但是距离核电站200公里外的东京检测到的辐射水平已低于每天100 毫希弗,基本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不过,核泄露事故的特点是影响的持续时间较长,而且泄露的核物质会随着食物链进行传递和蓄积,所以日本核泄露事故的远期影响目前还无法判定,我们要随时关注事件的发展情况,尽量不要食用日本核辐射区域内生产的食品,以避免受到本次核泄露事故的影响。

核辐射其实是环境诱变剂的一种,在这场核泄露灾难中,我们除了关注核辐射本身带来的危害之外,更应该关注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存在的各种环境诱变剂。

环境诱变剂会诱导生物体发生改变

环境诱变剂是指环境中存在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可以诱导生物体遗传结构本身发生变化或变异(突变)的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是化学物质,比如我们熟悉的甲醛、亚硝酸盐等,也可以是一些物理因素,比如这次日本核电站爆炸所释放的放射性物质,自然界中的紫外线也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性环境诱变剂。环境诱变剂也可能来自生物体的各种生物毒素,比如玉米、花生等霉变后就会产生一种叫做黄曲霉素的诱变剂。

这些物质会诱导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有的可能不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但许多突变都是有害的,有的不仅对生物体本身会产生致癌等严重后果,还可以遗传给后代。

汽车尾气、烧烤食品中也有环境诱变剂

环境诱变剂的来源非常广泛,人体最常接触的环境诱变剂主要来源于食物、空气和水。

食品中残留的农药或重金属、食品发生变质后产生的毒素都可能是诱变剂,食品加工中所添加的一些添加剂,如亚硝酸盐、苋菜红等偶氮染料也是诱变剂。此外,食品加工过程中也会产生诱变物质,比如烧烤食品时会产生多环芳烃类诱变剂。近年来一些不法商贩在食品中添加的一些本不应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化学品,如苏丹红、甲醛等,这些都增加了人们接触环境诱变剂的几率。

空气中诱变剂种类比较繁多,如室内装修释放的甲醛、室内的香烟烟雾、室外石油和煤炭燃烧产生的多环芳烃类化学物、工业排放的各种有毒气体、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紫外线等。

水中的诱变剂主要是一些氯化消毒的副产品,此外,大气中的一些诱变剂也可通过环境传播进入水中。另外,其他一些接触途径也可能使人体暴露于环境诱变剂,如职业接触、药物的使用等。

癌症和新生儿畸形都与环境诱变剂有关

环境诱变剂对人体的损害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诱变剂本身毒性(诱变力)的大小,二是人体的接触剂量和接触时间。

长期接触环境诱变剂最典型的后果是致癌,比如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故中受辐射的人群乳腺癌、甲状腺癌、白血病的发生率都显著增高。

如果是人体的生殖细胞(和卵子)受到诱变剂的影响发生了突变,则可能引起不育或子代流产、死胎、新生儿死亡、活胎畸形等严重后果,例如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后1年内新生儿畸形率显著上升,还有美国在越战时期喷洒的落叶剂中混杂的二英引起当地新生儿畸形率显著上升。目前研究还发现,环境诱变剂对人类的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衰老等疾病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5条建议应对环境诱变剂威胁

流行病学研究认为,人类疾病的发生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以癌症为例,国际癌症研究所指出,89%~90%的人类癌症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主要是化学因素,约占90%以上。从专业角度出发,给大家几点建议: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均证实,吸烟和饮酒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如吸烟引发肺癌,饮酒导致脂肪肝、肝硬化等。

2.选择食品需慎重,谨防病从口入。发霉变质食品、腌渍食品、烧烤食品中都含有对人体健康不利的物质。此外食品添加剂使用较多的食品也尽量不要选择。

3.从自身做起,保护生态环境。比如少开车不仅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可以减少多环芳烃类诱变剂的排放。

4.做好自身职业和生活方面的防护。比如室内装修完毕后要等甲醛等有害物质挥发一段时间,达标后再居住;高紫外线辐射地区出门做好紫外线防护;从事放射或其他高危职业人群做好职业防护等。

5.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

积极应对各种环境诱变剂

我们知道,地球作为一个循环的生态系统,是有一定自净能力的。大气、水、土壤等具有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作用,使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然而,现代工业社会的高度发达使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估计不足,预防不力,导致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境的恶化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

2008年,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防治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7名国内顶级专家与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本刊编委钟南山教授在论坛上指出,根据临床和手术统计数据显示,因吸入污染物过多,广州人一旦超过50岁,肺部就变成了黑色!“珠三角正面临着复合型大气污染的威胁!”钟南山说,复合型污染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光化学污染和灰霾天增多,并对人体造成巨大的危害。

你的肺脏是黑色的!闻听此言,谁不会悚然心惊?可以确信的是,以钟南山院士的专业素养,他作出的判断绝非危言耸听!

光化学烟雾污染、酸雨污染和大气灰霾污染已经成为珠江三角洲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谁又能断言,这种严酷的景况只是珠三角的悲怆现实?“天上灰蒙蒙,地上脏兮兮,耳边轰隆隆”,这一幕幕,我们不是都很熟悉吗?

据2008年的数据显示,我国二氧化硫排放达到2600万吨,超出环境容量1倍;酸雨的覆盖率达到国土面积的1/3;70%的江河湖泊受到污染,90%流经城市的河流严重污染;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安全的水,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每年有1500万人因此患上呼吸道疾病。这是多么让人哀伤的现实。滚滚红尘,饮食男女,生活在这方热土之上,你不能不呼吸,你也不能不喝水,在空气和水源受到严重污染的现实环境下,我们还能逃到那里去!

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在各种环境诱变剂的危害下,学会自保,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自己的健康,就显得极为重要。

水污染――头号“杀手”

日趋加剧的水污染,给我们的健康生活构成重大威胁,根据调查显示,在发展中国家,每年因饮用不卫生水至少造成2000万人死亡。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工业制造过程中所形成的污染物,以及工厂排放的气体与灰尘因降雨的洗刷而进入地表的水体,均可造成水污染。

(2)牲畜大批养殖产生的大量泄物,未经妥善处理即予以排放,同样也会有大量的病菌和有机物质进入水体,造成污染。

(3)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肥料等物质,经由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渗透与流动而进入水体,使得水体环境受到污染。

(4)垃圾掩埋场中的渗出水,也是水污染的来源之一。

通过调查显示,世界上80%的疾病与水有关。

饮用不洁水可引起伤寒、霍乱、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传染性疾病;饮用含砷、汞、镉等重金属的水,会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

人们在不洁的水中活动,水中病原体亦可经皮肤、黏膜侵入机体,如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被污染的水中如含有丙烯腈,会致人体遗传物质突变。

水中含有砷、镍、铬等无机物和亚硝胺等有机污染物,可诱发肿瘤。

甲基汞等污染物可通过母体干扰正常胚胎发育过程,使胚胎发育异常而出现先天性畸形。

1.避免喝开封3天后的桶装水。

2.选择良好的水源。

3.减少废水和污染物的排放量。

4.强化对饮用水源的保护。

空气污染――生命的隐形“杀手”

空气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两类。

大气污染

工业 工业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工业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其中有的是烟尘,有的是气体。

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 城市中大量民用生活炉灶和供暖锅炉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煤炭在燃烧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灰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污染大气。特别是在冬季采暖时,往往使污染地区烟雾弥漫,呛得人咳嗽,这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污染源。

交通运输 城市中的汽车,量大而集中,排放的污染物能直接侵袭人的呼吸器官,对城市的空气污染很严重,成为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室内空气污染

甲醛是一种无色易溶的刺激性气体。刨花板、密度板、胶合板等人造板材、胶粘剂和墙纸是室内空气中甲醛的主要来源,释放期长达3~15年。甲醛可经呼吸道吸收,对人体的危害具长期性、潜伏性、隐蔽性等特点。

苯是一种无色、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气体。胶水、油漆、涂料和黏合剂是空气中苯的主要来源。

氡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法察觉的惰性气体。水泥、砖沙、大理石、瓷砖等建筑材料是氡的主要来源,地质断裂带处也会有大量的氡析出。

氨是一种无色而有强烈刺激气味的气体,主要来源于混凝土防冻剂等外加剂、防火板中的阻燃剂等。

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高时,会造成急性污染中毒;即使污染物浓度不高,但人体成年累月呼吸这种污染的空气,也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疾病。

氡及其子体随空气进入人体,或附着于气管黏膜及肺部表面,或溶入体液进入细胞组织,形成体内辐射,诱发肺癌、白血病和呼吸道病变。

苯及苯系物被人体吸入后,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可抑制人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还可导致女性月经异常,胎儿先天性缺陷等。

日本欲将核污水排入大海_核污水无力感_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后的影响

清晨将所有窗户全部敞开,尽量使户外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大约至10点左右,户外气温逐渐升高,这时可将有阳光照射的朝南的窗口关闭,拉上窗帘避免热辐射,而朝北窗口可以开启至上午12点再关闭。

夏天,中午最炎热的时候,适当开启空调,开启前先通风10分钟;在开启1~3小时后,关闭空调,开窗通风。必要时可用电扇或换气扇朝外送风,使室内外空气对流,让废气、有害气体排出室外,至少通风20~30分钟,再关闭门窗,重新启动空调。晚上10点左右,在入睡前应关闭空调,打开所有窗户以便室内外空气对流。千万不可持续8~9小时开空调而不通风,以免患空调病。

装中央空调的建筑,应在每隔1~2小时通风20分钟,既可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造成空调病,又能保证上班期间头脑清醒,提高工作效率。

噪声污染――生活中的“大敌”

噪声污染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交通噪声 包括机动车辆、船舶、地铁、火车、飞机等发出的噪声。由于机动车辆数目的迅速增加,使得交通噪声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来源。

工业噪声 工厂的各种设备产生的噪声。工业噪声的声级一般较高,对工人及周围居民带来较大的影响。

建筑噪声 主要来源于建筑机械发出的噪声。建筑噪声的特点是强度较大,且多发生在人口密集地区。

社会噪声 人们的社会活动和家用电器、音响设备发出的噪声。这些噪声和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使人们在休息时得不到安静。

噪声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是听力损伤。人们在进入强噪声环境时,暴露一段时间,会感到双耳难受,甚至出现头痛等感觉。

如果人们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听觉疲劳不能得到及时恢复,内耳器官会发生器质性病变,即形成永久性噪声性耳聋。若突然暴露于极其强烈的噪声环境中,听觉器官会发生急剧损伤,引起鼓膜破裂出血、迷路出血、螺旋器基底膜急性剥离,可能完全失去听力,即出现暴震性耳聋。

噪声会让人产生头痛、脑胀、耳鸣、失眠、全身疲乏无力以及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

长期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与低噪声环境下的相比,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要高2~3倍。

噪声还会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使溃疡病等消化道疾病发病率升高。

噪声对人的睡眠影响极大,人即使在睡眠中,听觉也要承受噪声的刺激。噪声会导致多梦、易惊醒、睡眠质量下降等,突然的噪声对睡眠的影响更为突出。

噪声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导致反应迟钝,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下降,差错率上升。

1.控制噪音源,这是降低和消除噪音的根本措施。对噪声大的工艺、旧设备进行改造,用低噪声的新工艺、新设备取而代之,降低噪声的强度。

2.设立屏障,控制距离,例如建造和设置隔音墙、防护林、草地等,均可减弱噪声的影响。

3.个人防噪声可以使用耳塞、防声棉、耳罩等。

4.控制电视、音箱和其他能发声响器具的音量和开关时间,购置这些家用电器时,要选择质量好、噪音小的;而且家电不宜放在卧室,更不能在故障状态下启用。

5.庭院内或居室周围多养花,种草。

6.家庭成员之间尽量做到不争吵,不喧哗。

电磁、电离辐射――最便利的“敌人”

电子产品的发明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了莫大的便利。但是我们在享受这种便利的同时,不知不觉中也深受这些电子产品带来的辐射伤害。

电脑 程序员、编辑、网民最容易遭其毒害。电脑屏幕、主机、机箱,甚至鼠标都有辐射,当然最主要的辐射来自屏幕。

微波炉 微波炉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热效应达到加热、煮熟食品的目的。微波炉在工作的时候辐射最大,所产生的强电磁波严重超标可能会诱发许多种疾病。

手机 手机的辐射微小,但也可以对人体造成危害。

花岗石大理石台阶、地砖 很多人都会把百货商场门前的大理石台阶当作休息处席地而坐,殊不知这些石头是辐射很高的材料。地砖的辐射主要来自氡的放射性,氡气是电离辐射,这种电离辐射作用在机体分子里面,可以把有机分子正负电荷给拉开,产生不可恢复的器质性病变。

变电厂、高压电 无论是选择住处还是选择玩耍的地方,都最好远离变电厂和高压电的附近,核能厂更是不能靠近。

经常使用电脑会使人出现头疼、失眠、多梦、脱发、记忆力减退等反应。

危害皮肤,会使脸部肌肤松弛,肤色暗沉,出现色斑。

视力危害。使用电脑,眼睛最容易受到侵害,尤易引起青少年近视和睫状肌痉挛。

引起白血病、白内障和癌症等疾病。

辐射对妇女和儿童的危害尤为严重。女性由于生理原因,经常使用电脑会导致月经不调、不孕、面部生斑、流产、胎儿畸形等。儿童处于身体发育时期,经常使用电脑会导致视网膜受损、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智力发育不正常、白血病等。

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循环系统功能、生殖系统功能等产生影响。

1.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特别是电视、电脑、电冰箱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

2.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如电视、电脑等电器需要较长时间使用时,应注意每1小时离开1次,采用眺望远方或闭上眼睛的方式,以减少眼睛的疲劳程度和所受辐射影响。

3.居住、工作在高压线、雷达站、电视台、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佩带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及生活在电器化、自动化环境中的人,特别是抵抗力较弱的孕妇、儿童、老人等,应配备阻挡电磁辐射的屏蔽防护服。

4.如果不得不长时间使用电脑,应注意及时洗脸,或者做面部保湿。人与电脑屏幕的距离最好保持在70厘米以上,给电脑屏幕加上防辐射屏。电脑后部及两侧的电磁辐射强度不亚于屏幕的强度。可以在电脑前摆放绿色植物,如仙人掌、仙人球。

5.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为此,最好在手机响过1~2秒或电话2次铃声间歇中接听电话。

6.多吃胡萝卜、西红柿、海带、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原和维生素A 、C及蛋白质的食物,加强机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

7.每天喝酸奶。酸奶是一种神奇的美白养颜圣品。它富含的维生素B可以有效抵御辐射的伤害。

8.多喝绿茶,绿茶有抗辐射的功效,还可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平时最好备1杯茶,可以防止眼睛干涩疲劳,缓解眼症状。

食品安全――无处不在的隐忧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中国食品卫生平均不合格率达8%左右,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约7%。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低于50%。目前中国国内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容易引起中毒的蔬菜:

被农药污染的蔬菜。

发芽的马铃薯和青色番茄。

用化肥促生长的豆芽。

鲜黄花菜。

隔夜菜微生物含量较高,食用不当会影响健康。

食品的保质期和保存期

在食品的包装或标签上,除了印有食品名称、配料、制造者、经营者等项目外,还有一项相当重要的内容就是食品的保质期或保存期。为了增强健康卫生自我保护意识,应当了解食品的保质期或保存期的含义。

保质期是食品的最佳食用期,而保存期是推荐的最终食用期。如果保质期或保存期与食品的贮期条件有关,必须表明贮藏方法,如冷藏贮存、避光保存、阴凉干燥处保存等。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也应注意销售商的销售环境是否符合标签上规定的条件。

常见的有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东西时不狼吞虎咽,不同时做别的事情,更不要相互追逐、打闹;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

2.养成吃东西前洗手的习惯。

3.生吃瓜果要洗净。否则,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中毒。

4.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5.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6.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

7.在商店购买食品、饮料,要特别注意是否标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购买过期食品饮料,不食、不饮过期食品饮料。

8.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邮箱:admin@xiehou521.com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4 中华视窗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粤IP**********    网站地图